服装设计_金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金博体育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欧洲的服装设计先后受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的影响,突出了当时的审美情趣。1672在巴黎出现第一个定期介绍服装式样的刊物《风流信使》(Le Mercure Galant)。1794年在伦敦出版的《时装画廊》(Gallery of Fasllioll)刊登服装设计效果图。19世纪70年代英国开始出现提供女服裁剪纸样的妇女期刊。19世纪中叶,西方服装设计的立体造型法传人中国。
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体为对象,以面料做素材,塑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美的作品,其设计的前提是服装的功能性。
现代服装设计,特则是成衣没计、应当归类于工业产品设计范畴,是针对大量生产的工业产品的设汁。服装设计同时也属于流行设计(或是时尚设计),涉及科学、技术、艺术等领域和物质、精神诸方面、在当今的人类社会活动中是一项独立的职业和学科。
此外,还包括在上述四个方面作用下产生的美,如服装与身体形成的姿态美;服装的结构线条与体型形成的构成美;材料品质、组织、肌理形成的材质美;服装颜色与肤色形成的色彩美;造型、款式、纹样等产生的艺术美;工艺、技术等产生的技巧美;佩饰、配件衬托的装饰美;服装与帽、手套、鞋、袜穿戴物品形成的整体美;服装与人的长相及修饰打扮产生的化妆美;服装的功能与人的工作、环境、条件、工具、对象相适应的实用美。
泛指节约。以最小的消费完成最大效果,节约人力和材料的开支,还要有效掌握时间。主要要求是:
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等,设计生产出理想的量多质好的服装,即投入少、产出多,获最佳效益。
现代服装是具有概念的设计商品。服装设计首先应具备清晰、有特色的现代意识,或称为现代理念,它是服装设计的内在灵魂,形式、色彩、面料、配件等的研究都是为了使理念现实化,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这两者共同构成服装设计的实际内容。
好的创意并不是凭空而起,它是建立在设计师前期对大量、有效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积累、研究的基础上而后获得的。同时,服装设计又是个讲究时间和流行的工作,每季的设计主题和样式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设计者要在平时留意来自各方面的动向,经常性地收集多种有意义的信息,并且还要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根据结果归纳构建出完整的理念体系。获取与服装设计、服装业以及相关领域有关,具体的可直接与造型、色彩、材质等有紧密联系的信息。信息库的丰富是理念建立的第一步,信息量越多越新鲜越有价值、就越有助干理念的建立。
(3)何人穿着(Who to wear)。由于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文化修养、气质特征、社会地位、职业范围以及经济条件不同,对服装的要求就不一样了。
(4)为何穿着(Why to wear)。穿着的目的和用途不同,在大多数公开场合下,服装并不是为自己穿的,而是希望通过服装得到别人的认可,以满足被认同、接纳的心理需要,这自然使得对服装的要求不一样,如在赴约、接待、应聘、见面会等场合,在穿着上要分别对待。
在沃斯之后的20世纪,服装百花争艳,随之而来的是众多的服装艺术大师,以他人无法代替的独特创作风格,影响和主宰着西方世界的服装新潮,分别对服装设计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服装设计原则是指服装设计所遵循的基本规范,泛指实用、美观、经济三个基本原则。评价服装设计的优劣、可以从如下三者是否完美结合来判断。
绝大部分的服装都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面料和辅料之间的配伍性、新颖性、合理性是保障服装品质的关键所在,塑造出造型的同时要选择适当的材料、蔽体、贮物、防水、防火等功能是根据服装的不同需要而设定的,并且,服装设计必须合乎功能及结构的合理性,以满足人对材料的舒适性和方便性的客观要求。
20世纪以后,以上的情况有所变化。西方国家经济繁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作出了反应,特别是服装业在欧洲等国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经历了现代设计运动后,明星般耀眼的服装设计大师脱颍而出,他们所推出的新颖设计受到了各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和推崇。
设计大师们不是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就是具有实力的改革者,他们既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同时也掌握熟练的裁剪和缝制技巧,整个20世纪涌现出了一批既肯动脑又能动手、亦文亦武的服装行家。他们熟悉面料的性能、色彩的组配、线条的处理、整体的朔造上则更是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他们敢于探索、锲而不舍,在创作上善于捕捉灵感,并能出奇制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衍化为不同的流派。由此开始,服装设计师除了裁缝师的针线功夫之外,被增添了对人体工程学、造型、色彩、织物材料、服装机械生产、服饰品、市场、行销、品位审美、流行等诸多因素了解的高要求。
信息收集的途径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直接信息源,一般单指服装服饰领域内的流行时尚。二是间接信息源,指的是服装领域之外的方而,一般指社会、经济等大环境的变动,如流行背后的意识流和人文背景。具体如下:
使服装的成本、售价适应购买力水平,符合消费者价值心理,提高产品信誉和竞争能力。
总之,服装设计者要深入认识和掌握服装艺术独特的表现规律、体会独特的审美趣味,领略研究其他艺术的精华,培养艺术家的眼光和境界,才能够设计出好的作品来。
(1)何时穿着(When to wear)。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指穿着的季节,即春夏秋冬;二是指一天中的白天或夜晚,白天有晨礼服、午后礼服,晚上有夜礼服等等。
(2)何地穿着(Where to wear)。主要是指场地和环境,比如办公室、舞厅、工地、饭店、百货公司等等,环境主要是指地理环境,如南方、北方。
中国的服装设计业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被引起普遍关注。1977年制定服装号型系列标准,1982年成立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加强了服装设计的组织领导和科研工作。此后、通过举办全国性的服装设计评比会、大奖赛、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开展国际性的服装设计学术交流等,促进了中国服装设汁的发展。
时至今日,设计行业已经分出相当多的类别: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空间设计、景观设计、舞台设计、展示设计、美容发饰、家具设计、包装设计、企业识别设计、海报设计、POP设橱窗设计、都市设计、珠宝设计等。
现代的服装设计意识,是以人为主体来考虑服装,并为这个主题提供一切最适宜的服务,完美的设计应是工业、商业、科学和艺术高度一体化的产物。
服装设计主要针对色彩、造型、材料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构思,但一件成功的服装设计作品、不仅仅局限于观者所能看到的色彩与形态,亦指无法直接看到的表现方法、内部工艺等,若从整体搭配角度出发,这项工作还涵盖有织物设计、服饰配件(如帽鞋)设计、发型设计、化妆设计等,是这些元素共同构成样式和形象的概念。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服装的发展历程和服装的分类方法,掌握服装设计理念的建立,熟悉服装设计的流程。
服装设计是一种造型艺术,作为艺术设计的一部分,它包含着其他艺术的特点以及其他诸艺术的美学原理,同时它也有着自身独特的设计规律和艺术语言。服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结合体,既具有艺术性的形象思维,又具有工程性的逻辑思维,如果将两者截然分开,那么,服装设计也就无法存在了。
市场调查:一般调查项目内容有:性别、年龄、职业、嗜好、个性、生活方式、流行概念及消费档次等。
服装设计经常从各种艺术形式获取灵感,像影视艺术、绘画艺术、图形纹样、建筑艺术等。对周围世界中所发生事物的敏捷反应能力、准确的分析预测能力和恰当地利用信息能力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当必备的基本素质。
人类衣着的社会化是服装设计产生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服装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日趋丰富和完善。
6000年前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服装采用麻、棉、丝、毛等材料。中国商代有了着装的等级差别,周代完善了冠服制,并规定十二章纹的用法,于是服装设计有了等级、礼仪、标识等内容。4000年前在希腊克里特岛和其陆地就有了关于服装设计人员的记载。
服装着于人体后所具有的和体现出的“人——服装”的综合功能。由服装本身的功能和服装着于人体后所发挥出的功用组成。概括为:
(三)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就是把思维改变到与原来思路相反的方向。它是发散性思维中的一种、也是突破一般常规思维框架的考虑问题方式,有助于激发创造力。
(5穿什么服装(What to wear)。指穿什么样的服装,是西装、裙装、衬衫还是风衣等。
(6)价格(Price How much)。价格的制定是基于购买服装的消费者层次。在美国的服装界,分高级时装、低档时装、中上价服装、高档运动服。无论哪个档次的服装或饰品,其成本都应根据面料、饰品、结构以及适用的场合而定,而成本又是服装企业制定产品价格的主要依据。
时装流行预测,即对时装未来流行变化的估计。预测成果的公布称为流行趋势发布,时尚是循着极端而变的,时装的围度宽到极端将导致紧小的出现,小到极端就会回到宽忪,或是色彩上素淡到极端就会鲜艳,而鲜艳到极端又会回至素淡。
1880—1930年被认为是近代设计史上最具活力和最有创造力的时期,纯手工生产的纯艺术(绘画、雕塑)和手工艺逐渐与建筑设计、海报设计或工业产品设计区分开来,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工业设计概念,注重工业产品的功能,使产品的造型与功能相适应,剔除无用的表面装饰,风格简洁,体现新材料、新技术的美,并符合大工业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它是综合了社会、经济、技术、艺术、心理、生理等许多因素的策划工程。
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保罗.波瓦亥(Paul Poiiret法国人)在服装结构设计上解放了女性的身体,扔掉了极其损害身体的紧身胸衣和累赘庞大的裙撑,带给西方女性柔软的东方风貌。20年代,被人们尊称为“服装建筑师”的玛德菜娜.维奥耐(Madeleinc Vionnet法国人1876~1975年)不仅与保罗.波瓦亥几乎同时取消了女性的紧身胸衣,而且用她独特的斜裁和立体裁剪的高超技术设计出十分柔和的适合女性体形的女装。30年代初期,加布里埃勒.夏奈尔(Gabrielle Chanel法国人1883--1971)女士为妇女们设计了中性裤子,第一次使用了粗斜纹棉布作为休闲衣的材料。50年代,克里斯蒂安·迪奥(Christian Dior法国人1905~1957年)与克利斯托巴尔·巴伦夏加(christobM Balenciaga西班牙人1895—1972年)给女装以多变、独特但仍然均衡、完美的外廓型,两者各自运用的制作技术非常值得后人研究。